欢迎回家!“博士乘组”安全顺利出舱!
- 时间:
- 浏览: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9时1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景海鹏出舱后挥手致意:“此时此刻非常激动,我们终于回家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次到中国空间站出差感觉很好,感觉很爽。为我的两位好搭档好伙伴好兄弟的精彩表现点赞!向祖国致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敬!”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朱杨柱表示:“回家的感觉真好。作为空间站的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任务,我非常幸运。我一定会坚守初心,再接再厉,争取早日重返天空。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桂海潮说:“圆满完成任务的感觉真幸福!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又幸运地成为一名航天员,把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在中国空间站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美妙。期待再次到中国空间站出差,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至此,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了第四次飞天旅程,累计在轨执行任务时间超过200天,是目前为止执行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也圆满完成首飞之旅,标志着我国现有3种类型航天员均已完成飞行考核和实践检验,为工程后续发展建设和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返回步骤详解
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已经回家。小编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带您来了解一下神舟十六号返回的全过程。简单说来有:一个亮点、四个关键、五圈等待。
先说亮点。和前几个乘组不同,神舟十六号回家之前还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是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给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拍摄高清全身照,而且,背景还要带地球!这可是第一次。
任务完成,神舟十六号这才正式启程回家。这次返回依然采取了神舟十三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也就是说,绕飞地球的圈数从早先的11圈缩短到了5圈7个半小时。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幅缩短了航天员返程的时间,也减轻了航天员在狭小空间长时间停留的不适感。
经过5圈的准备和等待之后,最后的冲刺阶段开始。在大约50分钟时间里,返回舱从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回到地面,这一路,返回舱要穿越重重难关。关键动作有四组。
第一组,两次调姿、轨返分离,这组动作在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完成;在距离地面约145公里时,第二步关键动作是推返分离,即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继续下降到10公里高度,这时空气已经足够稠密,第三步关键动作来了——开伞;最后是第四步着陆。
回顾这四组关键动作,从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开始到着陆,从大约390公里的高度到落地,其实不过短短50分钟左右的旅途,但却是一路的风驰电掣、一路的惊心动魄。
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央视新闻
编辑|康轩山
视频编辑丨王玉琪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