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素材
- 时间:
- 浏览:0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内蒙古多措并举抓好春季农牧业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牧办、农牧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牧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推动当前农牧业生产有序开展。
一、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准备
一是抓紧农资储备。自治区农牧厅采取日报告制度,督促各盟市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严禁擅自设卡拦截、随意断路封路阻断交通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让农民有农资可用、用上放心农资,预计全区农资储备基本满足春耕需求。二是做好农牧业机械准备。去冬今春以来,已培训农机手11776人,检修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20.48万台,全区可投入春耕生产的拖拉机近100万台、配套农机具210万台以上,能够保证春耕生产各环节机械化作业。三是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各级农牧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协作,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墒情、气象、病虫害等信息。四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在通辽市再打造2个十万亩以上集中连片以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同时,将临河区、五原县、达拉特旗、土左旗、土右旗、科左中旗6个盐碱地改良试验项目建设成示范田。据种植意向调度,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稳定在1.3亿亩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
二、全力保障畜牧业生产
一是抓好畜牧业春季生产。全区大小畜产仔量同比增加11.9%;牲畜存栏保持稳定,牛羊猪存栏同比增加1.8%,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增长,1月份净调出生猪14.1万头,好于去年同期净调入生猪14.5万头的情况;牛奶产量32.9万吨,同比增加5.5%。二是维护畜牧业正常生产秩序。153家常年生产饲料企业复工72.5%,牧区牛羊饲草料充足,可维持到3月底至4月中旬,农区奶牛、猪禽养殖企业存在饲料短缺风险。自治区农牧厅正督促各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帮带中小养殖户恢复生产,指导屠宰、饲料企业尽快开工复工。三是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坚决防止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三、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
加强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推动解决部分地区农畜产品和农资运输受阻问题,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质量安全。一是加强监测调度。对“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进行日调度,目前,全区有30万亩设施大棚蔬菜,近2个月产量预计达46万吨,各地进货渠道畅通,市场供应充足。一季度全区肉、蛋、奶产量预计分别超过60万吨、12万吨、100万吨,自给有余。二是保障农畜产品和农牧业生产资料调运畅通。严格执行“绿色通道”运输车辆制度,严格落实不得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饲料、畜产品、关闭屠宰场、封村断路“五不得”措施,确保“菜篮子”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工复产。支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推动中小养殖场户尽快恢复产能。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将农牧业生产企业纳入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单。四是加强生产技术指导。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菜篮子”产品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专家和农技人员线上解答农业生产问题,帮助农牧民做好抗旱保苗、病虫防控、接羔保育等,推进农牧业绿色生产。五是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压实盟市、旗县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用好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打假劣农资。
天津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一是强化物资准备。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合力支持农资生产企业加快复工,打通农资运输通道,鼓励农民早做储备,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据农情调度,目前天津各农资生产企业和农资批发商的种子、化肥、农药等货源储备总体充足。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提早做好农机人员培训,做好农机具保养、调试和检修,合理调剂调配作业机具,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二是抓好生产管理。积极开展小麦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活动,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苗施策、促控结合,引导农民有针对性落实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促进苗情升级转化,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广泛动员农民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早下田、早管理、早备耕,根据农时适时播种,确保种植意向落实到位。
三是做好指导服务。加大科技服务,及早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推进良种良法相结合、农艺农机相配套,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活动。
四是落实防灾措施。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关注土壤墒情,防春旱,防“倒春寒”,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落实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做好病虫害防控。
重庆启动应急专项保障春茶生产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大力指导和引导各产茶区县,在市茶研所、市茶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及市农技总站的协助下,积极启动应急专项、落实防控方案、抓好多项生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下春茶及时采摘、保值加工。
(一)启动应急专项,发挥科技支撑。重庆永川等部分产茶区县启动一批短平快的应急专项,集成春茶鲜叶及时采摘和保值加工技术,加快示范推广应用,为疫情期间和疫情后茶叶保供提供科技支撑。
(二)落实防控方案,确保安全开工。积极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茶企等按照重庆市《复产复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发动各产茶街道镇村做好防控工作,鼓励茶叶生产用工招用本村本地常住人员,茶叶生产用工安排集中居住和生活,严格实行企业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做好复工人员的防护,要求各开采基地配足口罩等防护用品。采摘工执行分散采摘,确保采摘人员2米以上的有效间距,严禁扎堆采摘;厂房内严格工位管理,避免人员交叉,物料尽量采用输送带或输送车形式,对没有上述条件的,要求车间设立多个在制品交接区。指导各地加强收青管理,延长收青时间,要求生产企业组织专人负责到茶园中分散收青,如采茶工运送鲜叶到茶中加工厂的,自觉分散送青,在收青区确保采茶工与收青员1米以上有效间距。
(三)抓好多项生产措施,力保增产保收。为确保春茶效益不明显下降,指导受疫情影响较重或采摘人工较紧缺地方,调整产品结构,调减芽茶比例,加大一芽一叶、二叶和三叶春茶比例,鼓励发展适宜机采的茶园,尽量增加机械化采摘比例,提高下树率,降低劳动成本,促进茶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