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转型没技术支持?国家帮你解决!

  • 时间:
  • 浏览: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有一股重要依靠力量,他们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为了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高度支持。

0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扶持对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

政策目的:建立农民队伍,提升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次。

支持方式: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有能力的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工作。

相关案例:

地处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的新潦村,原本是苏州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现在却有着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鱼塘光伏项目等现代化农业,活跃着一群现代农民。同时,“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原来,自2015年起,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将自己的东山校区迁到村里。学院在培育当地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园艺技术、休闲农业等实操性强的专业人才。学院党委书记李振陆说:“学校致力于探索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蹚出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路子。”

02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能力建设

扶持对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家庭农场。

支持方向:支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能力。

相关案例:

湖南省娄星区是娄底市唯一的城市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可达250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7元。全区共有市级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9个。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114个。符合标准的家庭农场94个,粮食种植、生猪养殖、花卉苗木、药材种植、水果栽培、蔬菜基地、牛羊养殖等专业大户700多家。在引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等方面显示出强劲活力。

03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扶持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稳定服务的主体。

扶持内容:针对粮食等主导产业和农民急需的关键环节,为从事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推广绿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关案例:

湖北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发放75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支持30个县(市、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每地完成不低于7.9万亩,全省完成237万亩以上。

根据规划,湖北省力争用3年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县(市、区)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补助标准,原则上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30%,单季作物亩均补助规模不超过100元的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补助标准。

04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政策目的: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实现实质性运营。

扶持对象:重点服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小微企业。

扶持内容:聚焦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优势特色产业、农村新业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装备设施、绿色生产和农业标准化等关键环节,提供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信贷担保服务。

扶持方式:支持各地采取担保费补助、业务奖补等方式,加快做大农业信贷担保贷款规模。

相关案例:

绵阳市为充分发挥农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惠农机制作用,破解三农领域融资难题。绵阳市科粮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农户为担保贷款主要投放对象,采取“担保+农户”、“公司+担保+农户”、“专业基地+担保+农户”等模式,深挖农业细分行业资金需求,科学分析产业发展规律,结合绵阳各地实际,积极搭建地方政府、银行和农担公司协同惠农的“政银担”平台,并创新推出了“助粮担”、“猪贷宝”、“畜禽担”等农业信贷担保产品。

截至3月21日,已累计为全市558余户涉农经营主体提供611笔担保贷款,累计发放担保贷款3.9亿元,户均70万元,平均担保费1.45%,小微担保贷款主体占比82%,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您准备好了吗?